2025年9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城市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生物圈的自然纽带” 边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部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相关企业代表共40余人参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周伟奇研究员主持该会议。

周伟奇主持边会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洪福在致辞中介绍,朝阳区作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始终以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朝阳区持续夯实生态本底,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科技赋能,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在奥森公园建成首套城市生态系统智慧监测平台,实现对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实时监测。同时,朝阳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将生态保护融入发展全局,通过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推动生物在城市中栖息繁衍,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将朝阳打造成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与国际展示窗口。

杨洪福致辞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冷飞作题为“绘就城市自然底色,织密万物和谐共生之网——朝阳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愿景”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期超大城市中心区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创新实践,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朝阳样板”。
冷飞作报告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处长魏真以“于繁华之间,筑万物家园——高密度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圳实践”为题,从“小空间-大生态”“水泥丛林-绿色殿堂”“经济城市-绿色基因”等维度,生动介绍了深圳这座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探索与成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样板”。
魏真作报告
清华大学杨军教授作题为“The human factor in urba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的报告。他从家乡常见树种变迁入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城市边界、人类管理与公众认知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比了中外相关研究的异同。杨军强调,人类是塑造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力量,应加深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理解,推动人与生物互益,减少人与生物冲突。
杨军作报告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宁杨翠高级工程师以“从都市到自然:生物多样性之都的蓝图与实践——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为题,系统介绍了北京市生物多样性现状、主流化实践及典型保护案例,展示了近年来的保护成效。
宁杨翠作报告
腾讯集团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高级项目经理邓雯洁从企业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促进公众参与,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推动相关数据公开与科研支持,为国际社会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邓雯洁发言
最后,主持人周伟奇研究员总结指出,本次边会汇聚管理、科研与企业多方力量,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功实践。会议在全体参会人员合影中圆满落幕。
参会人员合影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体系内覆盖面最广、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约十年举办一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MAB体系内首次在欧洲与美洲之外举办的十年盛会。在全球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议题。“城市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生物圈的自然纽带”边会旨在探讨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创新实践案例与经验,为推动全球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动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理念走向实践。
